贝莱德表示,展望2025年下半年,宏观层面的主导因素仍然是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以及国内财政政策是否进一步发力。2024年上下半年市场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2025年市场风格是否有转变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财政支撑政策出台的节奏及力度。
A股市场正迎来基本面与情绪的双重修复。上半年5.3%的GDP增速超越预期目标,为市场注入坚实底气;其次,A股成交活跃,成交额连续62个交易日保持在万亿元以上,显示投资者情绪改善,或为A股行情演绎注入持续动能。
港股市场作为“全球估值洼地”同样吸引力持续凸显。当前恒生指数PE(TTM)为11.11倍,明显低于同期海外主要股指估值水平,具备投资性价比。港股内部,估值呈现出一定结构性分化特征,虽然部分板块在资金接连流入的加持下估值阶段性被抬升,仍有丰富的被低估机遇待发掘,值得重点关注。
拉动内需方向,包括互联网(强护城河、政策友好、受益内需)和运动服饰、食品饮料、地产、物业服务(基本面触底、强现金流、高分红)等行业;
科技创新积极反制方向,包括自主可控ERP、工业软件(技术差距缩小、替代空间大),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低空经济(产业要素具备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振信心)和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领域(底线思维,基础安全保障)等行业;
结合的行业,如家电、家居、箱包等(对外需冲击反应过度、内需有望被补贴拉动)和国际比较优势极强:纺织服装制造、CX0、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等(从比较优势角度和美国制造业重叠度极低,成本依赖制造业整体产业链成本优势、人力密集或工程师密集、东亚及东南亚在全球产能占比高,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盈利能力糟糕、国内参与者竞争梯次拉开差距,龙头优势明显)。贝莱德认为在关税纷争尘埃落定之后,这些方向中已经具备全球布局能力的龙头企业的比较优势被验证后,投资逻辑有望得到强化,长期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此外,在黄金、铀、稀土韦德体育等战略性资源品方向也会适时关注,从而平衡整体投资组合的地缘风险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