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全民健身热情高涨,人们纷纷走出空调房,跑步、快走、踢球……从晨曦到日暮,挥洒汗水,强身健体,上演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大比拼。
7月29日21时许,记者走进安阳市文体中心室外足球场看到,健身步道上的运动者摩肩接踵,多数人正在沿着场地跑步,一些人在远处踢球。看见大人运动,很多小朋友也加入运动的队伍。
跑完步正在擦汗的市民申京琦告诉记者:“每天晚上来这里运动的人都是这么多,运动场场地平坦,周边环境也好,我每天都来跑个十来圈,出出汗,很舒服。”在附近居住的居民娄来升说:“白天人也不少,晚上人更多,都是来锻炼身体的。”
“每天雷打不动来这里,不管是散步还是乘凉,心里都舒坦!”今年64岁的张海英是市文体中心体育场的常客,对这儿赞不绝口。市文体中心室外体育场是免费开放的运动场所,为市民健身提供了便利。上海宝冶安阳市文体中心运营负责人荣前介绍,为了群众能有个高质量运动目的地,目前,市文体中心体育场室外篮球、乒乓球、网球、五人制足球、门球等运动场地均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均实行低收费开放。进入夏季,市文体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等场馆均延长了开放时间,延长至22时,为群众健身提供便利。
记者从市文广体旅局了解到,市文体中心体育馆、体育场,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体育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馆,汤阴县全民健身馆6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在市融媒体中心西广场,一个集健身步道、综合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球类运动场于一体的多功能运动场吸引了不少运动者的目光。这是去年我市新建10个多功能运动场中的其中一个,今年,这样的综合运动场计划再建8个,为群众提供健身、休闲、娱乐的高品质运动空间。
7月29日上午,在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的全民健身驿站,健身者伴随着音乐转胳膊、压腿,轻松地锻炼着。66岁的卜明亮在健身,老伴儿带着小孙子在旁边玩耍。卜明亮告诉记者:“每天带孩子都来转转,既能纳凉又能健身。”
这处健身驿站安装的是智能设备,锻炼时显示数据,边健身边听音乐,让健身变得更轻松。在市文体中心一处室外健身房里,智能健身器材能让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测试体能,随时掌握锻炼时的各项身体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健身者还可以进行心肺功能锻炼和仰卧起坐、俯卧撑等项目的训练,每套训练器械上都有详细的使用步骤,健身者还可以用手机“扫一扫”功能查看数据。
记者从市文广体旅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建有智能化健身场所7处,其中,智能健身驿站5处,室外健身房1处,智能健身路径1处。智能化健身设备,让健身变得更加智能、科学、有趣。
据了解,我市年轻人似乎更倾向于健身房里的智能化设备。在中华路与迎春东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健身房内,几乎每件健身设备都有人在使用。市民张霄在跑步机上边看着电视边慢跑着。他说:“健身房比较安静,而且锻炼多长时间、多大强度,这些智能化健身设备都可以精准设置。”
夏日炎炎,但属于公园广场的活力丝毫未减,每天早晨和傍晚,这里就变身成大型的“健身房”,各类健身运动活力全开,激情四射。
7月29日晚,在汉字公园,近百名市民排着整齐的队列,踩着音乐的鼓点,沿着公园内道路进行健步走。“我每天晚上都来,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健身,很开心。”市民韩女士高兴地与记者分享,“以前吃过晚饭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很无聊。现在坚持健步走,不仅开心,身体素质比原来好多了。”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徽文馆、博文馆外围,一个由中小学生组成的六人跑团正在进行每日三公里的跑步锻炼。他们排成一列,几圈下来,个个汗流浃背。曙光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子昂说:“暑假在家缺乏锻炼,爸爸就组织我和表哥、表姐、表妹一起来跑步。刚开始觉得累,跑了几天没那么累了,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
广场舞绝对是夏日的主角,无论是大小广场还是各种类型的公园、街角,只要有适合的场地,就能看到广场舞的身影。在安阳博物馆北广场,市民李女士说:“每天晚上这里都很热闹,仿佛一片欢乐的海洋,跟着音乐跳上一个小时的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享受了生活,别提多开心了。”
跳舞、跑步、打球……公园广场上各种类型的健身活动,展现了市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幸福健康生活的向往,在这美好的夏日里,他们的热情和活力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温暖而亮丽的风景线。
7月29日,吃过晚饭,家住中信城的王艳和老公一起从小区步行到迎宾公园。一路上,他们一边欣赏公园美景,一边聊天,十分惬意。“一万步,今天的运动目标完成了。”大约一个小时后,王艳和老公沿着原路返回。“晚上走走路,消夏健身一举两得。”王艳说。
傍晚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散步的市民,有老人、有孩子,有独行的,也有全家总动员,用他们的话说“现在城市环境越来越好,无论住在哪儿,周围都有步行可达的公园广场,饭后散散步、消消食儿,生活多美好”。
和城区一样,在我市广大乡村,夏季晚饭后去田间地头散步,也成了村民的日常习惯。每天傍晚,家住安阳县韩陵镇西目村的王如香都会喊上三五个邻居,一起出去转转。她们沿着村头的水泥路向西或向北,绕一圈后返回,有时候还会绕到自家的地头,看看玉米长势。路上,她们一边聊家常,一边欣赏夏夜的美丽。“你看现在这田间路多宽敞整洁啊,晚上出来散散步,别提多舒服了。”王如香说。
如今的农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原先的田间土路全部变成了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不仅方便了机械化作业,为村民带来便捷与舒适,更无形中成了村民休闲健身的场所,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7月29日,市职工文体中心羽毛球场馆内,小朋友们运动正酣,有的双人对战,有的一人练习,羽毛球在小朋友的拍打中,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在羽毛球场馆对面的游泳馆内,穿着五颜六色泳衣的小朋友们如同彩色的鱼儿在游泳池里来回穿梭。
暑假期间,体育运动成为很多青少年的“标配”。在羽毛球场馆内等待孩子的家长王彦利说:“孩子在家待着总是看电视,出来活动活动,既锻炼了身体还能结交玩伴,这儿离家近,每天都来锻炼一会儿。”
运行项目多样化为青少年运动提供了多样选择。在位于文峰大道与朝阳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跆拳道俱乐部内,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锻炼得十分起劲。8岁的车金珊说:“我每天都来上课,课程很有趣,也不觉得累。”
“暑假是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最佳时机,能缓解学习的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该跆拳道俱乐部教练刘可说。
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季节,适度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加速排汗排毒,还能提升耐湿热能力,预防“空调病”。但酷暑对运动耐受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运动不当,就会出现“受伤”的情况。
夏季运动如何“不伤身”?7月30日,记者采访了滑县新区医院骨科医生张存祥。
每年七八月份,不少医院门诊总会迎来一波“运动伤”小高峰,如中暑、脱水、肌肉拉伤等。“这些问题不少都和高温下运动不当有关,夏季运动应做好科学规划,量力而行,才能兼顾健康和安全。”张存祥说,夏季运动时间应避开10时到16时的烈日时段,白天运动可选择有树荫处或室内场馆,夜跑尽量在21时前结束,保证韦德中国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充足睡眠。运动前要科学补水,可以喝盐汽水或绿豆汤,补充电解质,避免空腹吃冷食或冷饮,以防肠胃不适。运动后要做好拉伸,可用冷毛巾擦拭后颈消暑,冰敷关节或肌肉酸痛处。淋浴时要用温水,避免冷水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可以吃一些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坚果),搭配蛋白质修复肌肉。
一旦运动中出现中暑现象怎么办?张存祥提醒要立即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解开衣物或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非冰水)喷洒或擦拭全身,尤其是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处,快速降温。如果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的凉水或运动饮料。意识不清者禁止强行喂水。对于出现热射病症状(高热、意识障碍)或情况严重者,立即拨打120,在等待救援期间,持续进行物理降温。
网友“舞动青春”: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减肥,效果都不太好。最近十几天,我每天晚上到小区附近的广场跳广场舞,运动量很大,坚持下来效果还不错。夏天是暴汗减脂的好时机,大家都一起来跳舞吧!
网友“清晨的风”:村里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因维护不到位等,导致设施陈旧、损坏,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希望相关部门加强检查和维护,保障村民健身需求。
网友“无语”: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健身的群众越来越多,尤其是夏季,处处可见运动者的身影。为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健身热情,相关部门应该提供更好的健身场所、更智能化的健身设施,方便群众健身。
网友“FENG”:群众越来越注重健康,运动健身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多数群众健身时还存在盲目性,不知道哪些健身项目适合自己。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些专业人士的指导。
网友“宏盛”:暑假期间,学生都放假,大大小小的运动场馆显得更拥挤。有很多单位、学校的运动场所可以尝试在特定时间对外免费开放,让群众可以就近运动健身,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
网友“水落石出”:古人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夏季锻炼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近我因晨跑导致膝盖受伤而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所以夏季健身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