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营收突破百亿,到半年营收突破百亿,东鹏饮料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个速度使得它成为整个软饮料市场不可忽视的存在。
进入2025年,东鹏饮料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边扩品类、稳固第二增长曲线;一边扩产能,推进全国化战略,北上的同时还在谋划“南下”——进入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市场。不仅如此,东鹏还在筹谋赴港二次上市,目标直指全球化。
多维度战略并举之下,东鹏饮料的业绩也迎来了全面井喷: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半年销售额追平去年全年,新品矩阵快速崛起,全国化版图加速放量......2025年冲刺200亿在望。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实现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实现净利润23.75 亿元,同比增长37.22%;实现扣非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33.02%。核心指标均实现“硬核”增长,其中上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接近2023年全年的营收水平。
放眼国内功能饮料、乃至整个软饮料市场,东鹏饮料都是少有的兼具规模优势和增长耐力的企业。如果说其过去的业绩增长主要靠大单品东鹏特饮的拉动,那到了2025年,东鹏上半年的增长动能由韦德体育多品类、多渠道、多区域协同驱动,公司很明显已经摆脱了单一品类、单一区域的依赖。
从品类来看,东鹏已成功构建以能量饮料与电解质饮料为核心驱动力,覆盖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咖啡饮料、果蔬汁饮料等细分领域的产品矩阵。上半年,“拳头产品”东鹏特饮实现营收83.61亿元,同比增长21.9%;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实现营收14.93亿元,同比增长214%;涵盖“果之茶”、“东鹏大咖”等在内的“其他饮料”,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6.1%至8.77亿元。
渠道端,东鹏已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渠道网络,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拥有3200余家经销商,覆盖超420万家有效活跃终端网点。在终端管理上,东鹏饮料持续加码冰冻化陈列,2024年已向市场投放30万台冰柜,2025年计划再投10万-20万台智能冰柜,直接拉动产品动销转化。
对于眼下正在狂奔的东鹏饮料来说,规模越发庞大,但公司的盈利能力却仍在持续提升。受益于PET等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及公司管控能力的提升和规模效应的持续释放,东鹏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之差一直小于国内其他头部软饮品牌,这也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上的优化。
在消费分级、渠道碎片化、场景多元化等因素的驱动之下,我国的饮料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分化与迭代。东鹏饮料在半年报中也表示,2025年上半年,饮料行业竞争已从单一产品比拼转向“人群精准定位+场景深度适配+渠道高效触达”的综合较量,企业需通过细化人群画像、绑定核心场景、优化渠道策略,以应对市场快速变化。
在此背景之下,东鹏饮料的多品类战略布局在上半年也得到进一步强化、细化,除了产品矩阵在持续扩充,各大品类和品牌在人群定位和场景化适配上也越来越精准、精细化,最后通过强大的销售网络高效触达终端。得益于此,东鹏饮料成功摆脱所谓“大单品依赖症”,形成了“双引擎+多品类”多元化产品矩阵。
东鹏上半年的业绩结构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以“补水啦”、“果之茶”为代表的新势力快速崛起,其中,“补水啦”的收入占比从上年6.05%提升至本年13.91%,包括“果之茶”、“东鹏大咖”等在内的其他饮料合计收入占比上升至8.18%,二者合计收入占比超过22%。与此同时,东鹏特饮营收在实现同比增长21.9%的情况下占比已降至77.91%,较去年同期下降9.32个百分点。
这一趋势表明,东鹏特饮不再是评判公司成长空间的唯一标准,以“补水啦”为代表的新一代产品崛起,正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分散了市场风险,更通过场景互补激活了更阔的消费潜力。
上半年,东鹏特饮继续强化“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品牌口号,通过与各大赛事合作,深化电竞娱乐、运动、日常休闲等消费场景。同时,为适应健康化趋势,东鹏特饮还推出了有能量无负担的无糖型东鹏特饮,以吸引更多的细分人群。
稳固东鹏特饮市场地位的同时,东鹏饮料同步围绕多元化品类密集推新。上半年,“补水啦”推出了380ml装的“小补水”系列,主打轻量化补水场景;针对零食量贩等特定渠道开发了900ml装,主打量大实惠;针对健康趋势推出了“补水啦”无糖系列。全规格、多口味,加速渗透不同的消费场景,强化品牌定位。可以说,东鹏“补水啦”已成为电解质水赛道不可忽视的“新星”。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在即饮茶市场的布局成效初显。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新品“果之茶”以“真果汁+现泡茶底”定位打出差异化卖点,三种口味,搭配1L大包装与555ml便携装两种规格,延续了东鹏饮料一贯的高质比路线,再叠加终端持续推行“1元乐享”活动,“果之茶”快速打开市场,成为今年上半年即饮茶行业的一匹黑马,为东鹏饮料多元化布局再添新引擎。
以“补水啦”“果之茶”为代表的新品成功出圈,验证了东鹏饮料多品类战略的前瞻性,当然也体现了其勇于脱离舒适区的魄力和对新战略的高效执行。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新品类的布局上,也体现在新市场的开拓上。
广东一直是东鹏饮料的大本营市场。前些年,市场对东鹏饮料的担忧除了对东鹏特饮大单品的依赖,另一个担忧就是对广东市场的依赖。而经过近些年持续不懈地推出全国化战略,这一担忧也基本解除。
内参君梳理东鹏饮料近五年的财报发现,广东区域的营收占比呈逐年下滑的态势,已经从2021年的45.94%降到2025年上半年的23.72%。不过,营收占比的下滑并不代表广东区域收入的下滑,上半年,该地区的收入在高基数之上同比增长20.61%至25.46亿元。
不仅如此,上半年东鹏饮料在全国多个区域的收入增长均呈现出高双位数增长。表现最亮眼的是华北区域,营收同比增长73.03%至17.08亿元,其次是西南区域,增长了近四成;其他区域的增长幅度也达到了30%左右。
全国版图的多点开花,尤其是北方市场的超预期表现,验证了东鹏饮料全国化战略的有效性。东鹏饮料在赴港上市的招股书中表示,2024年其功能饮料产品在广东省的人均年消费量约为7.5L,而在全国其他省份的人均年消费量约为2.1L。换言之,公司的全国化渗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化战略的推进除了需要人力、物力,也需要产能的支撑。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已规划13大生产基地,其中9大基地已建成投产,天津、中山、昆明、海南等新建基地正按计划推进。其中,天津生产基地尤为引人注意,直接辐射华北市场,未来东鹏饮料将借此基地进一步扩大在北方市场的销售范围。中山基地将进一步提高大湾区生产供应能力,昆明基地则立足西南,海南基地除了辐射南海周边区域,更将作为面向东南亚的枢纽节点,助力跨境业务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东鹏饮料还在筹谋赴港二次上市,目标直指全球化布局。目前,东鹏饮料已进入了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多个市场。
也就是说,东鹏饮料除了要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在全球市场布局上也有着更大的野心和更长远的筹谋。
产能、产品、技术、渠道、品牌等多方面构筑了东鹏饮料发展的护城河,外界似乎已经很难阻挡这家软饮巨头大步向前的步子了。业界预测,2025年东鹏饮料有望突破200亿大关,于其而言,这又将是韦德体育一个新的起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